老年人如何吃好药、少吃药、安全用药
发布栏目:药师与安全合理用药发布时间:2025-08-20
一、老年人用药的“三大生理变化”
吸收慢:胃酸减少、肠蠕动减慢,药物起效可能延迟。
代谢慢:肝脏酶活性下降,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易蓄积中毒。
排泄慢:肾血流下降,药物及代谢产物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升高。
因此老年人普遍需要“低起点、慢加量”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二、国家药监局提出的“四原则”
用药种类“少”:同时服药不超过3–4种,定期做“药物大扫除”。
单次剂量“小”:常为成人量的1/2~2/3。
全程“遵医嘱”:剂量、时间、疗程、注意事项都须听医生,并做书面记录。
主动“防反应”:出现头晕、乏力、皮疹、黑便等立即停药并就医。
三、最易忽视的五大多重用药风险
跌倒:安眠药、利尿剂、部分降压药都会增加跌倒骨折风险。
认知下降:抗胆碱类(如某些抗过敏药、抗抑郁药)长期使用可诱发或加重痴呆。
肝肾损伤:对乙酰氨基酚超量、庆大霉素等可分别伤肝、伤肾。
相互作用:华法林+维生素K食物(菠菜、动物肝脏)影响抗凝;他汀+红霉素增加横纹肌溶解风险。
经济负担:药越多花费越高,老人易自行减量或停服,导致病情反复。
老年人安全用药口诀
“少而精,低起步;
勤记录,多评估;
遵医嘱,不擅停;
保健品,不乱吃;
防跌倒,备急救;
家属帮,才安心。”
——祝您健康,药到病除,更药到安全!
药师与安全合理用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临床药师团队提供

指导专家
吴玉波 教授 主任药师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