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糖尿病防治应全面考量 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14-05-06  分享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首席专家李光伟教授介绍,糖尿病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最新的理念不再以降糖为单一目标,而需综合考虑肝肾功能、低血糖、体重增加、心血管风险、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实现“全面考量、综合治理”。
  单一降糖无法满足
  个体化治疗需求
  《柳叶刀》杂志曾刊文指出,“人类可以打赢降血糖的战役,却可能输掉征服糖尿病的战争。”2010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为9240万人,这一数字是2002年的3倍,而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高达15.5%。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未来堪忧,就防治现状而言,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正确的治疗理念指导下选用正确的药物至关重要。
  李光伟表示,以往的糖尿病治疗理念过于追求降糖效果,严格控制降糖目标,而忽视了降糖过程中的低血糖、体重增加、心血管风险、肝肾功能、药物成本等问题,以致降糖带来的获益大打折扣,患者依从性严重下降。在2010年更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对不同患者应设立不同的控制目标,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都将对患者有益,并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
  李光伟强调,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或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仅仅以单一的降低血糖为目标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
  “全面考量、综合治理”
  理念亟待普及
  李光伟指出,在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时,必须重视“全面考量、综合治理”的治疗理念,在关注药物有效性之外,还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治疗经济成本问题等。
  李光伟举例说,对老年和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加严重。低血糖的反复发生增加了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心血管风险,最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医疗花费增加。重度低血糖还与死亡率增高相关。因此,低血糖风险最小化是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降糖药物在内的大部分药物一般通过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清除,这样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肝肾功能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甚至受损。肝肾功能损伤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会相应增加(如发生低血糖,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而且服用降糖药时需调整药物剂量。但是,传统的降糖药物剂量调整往往不易把握,容易造成失误,增加治疗难度,从而使其应用受限。李光伟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综合治疗优势的新型降糖药物,如新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不仅能够在较低的经济成本下达到精准降糖的效果,而且在预防低血糖、心血管风险及体重增加方面优势明显,还不增加肝肾负担,药物互相作用风险小,患者在肝肾损伤任何阶段都可安全使用。
  生活方式干预必不可少
  李光伟表示,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糖尿病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可行的选择。据李光伟介绍,持续20年的中国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研究项目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结果就证明,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长期持久,可持续10年以上。
  “大庆研究所进行的干预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全面考量了患者的特征,了解人群的个性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不同的干预方式。”但是,李光伟强调,“改变一个人由来已久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非常困难,这就要求多方参与,综合治理,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督促、管理患者,帮助他们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
  李光伟指出,未来的糖尿病防治趋势是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多管齐下,推广“全面考量、综合治理”的全新治疗理念。
×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